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展示了如何使用CST Studio Suite®進行模擬,以改善產品的性能。我們分析了印刷電路板(PCB)上信號走線與參考平面之間的耦合,這通常是電磁兼容性(EMC)測量中我們感興趣的結果。所呈現的結果是針對傳導輻射進行討論,但也可以擴展到輻射發射。
傳導輻射測試背景
傳導輻射(conducted emission, CE)測試包括對電線上的電流或對線路阻抗穩定網路(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, LISN)測量端口上的電壓進行測量。在汽車領域中,測試設置由待測設備(Equipment Under Test, EUT)、電線、LISN、電磁干擾(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, EMI)接收器、通信設備(如CAN)、負載(如果有必要)和接地板組成,接地板代表汽車底盤並作為電壓參考。
圖1描述了一個簡單的測試設置:Vbat和GND分別代表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的電線。在我們的案例中,EUT是一個簡單的印刷電路板(PCB),但它也可以代表其他任何電氣或電子系統。在CE測試期間,EMC性能是利用將測量的電壓/電流與標準(如汽車領域中最常用的CISPR 25)所定義的限制進行比較來評估的。在我們的案例中,我們關心的重點在於電壓法(voltage method)。測量方法的選擇不會受到限制,因為電壓法和電流法的測試是等效的。
關於EUT
在這項研究中,EUT是一個簡單的PCB,由多個接地層組成,並且有一條受訊號激發的走線。我們使用它來說明走線和接地板之間的耦合,以及佈局如何影響這種耦合。我們研究了三種情況:
- 第1種情況包括一個2層的PCB,被激發的走線位於底層。頂層是PCB的接地參考面(見圖2)。
- 第2種情況包括一個4層的PCB,被激發的走線位於兩個實心PCB參考層之間,用於傳播信號(見圖3)。
- 第3種情況與第2種情況相同,只是在底層走線的正下方有一個孔(見圖4)。
第2種情況和第3種情況在圖中簡化為3層而不是4層。實際上,L4被壓縮以簡化模型並使結果更容易解釋。這種簡化不會影響最終結果,因為L3和L4之間沒有雜訊源,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電壓可以忽略不計。接地層也可以是通過去耦電容(decoupling capacitors)連接的電源層。在我們的案例中,電容器被視為理想的狀態,並且層與層之間使用多個通孔相互連接,以實現最小的阻抗。因此,圖中3層的PCB模型代表了完整的4層系統。
該PCB呈矩形形狀,尺寸為21厘米乘以10厘米,走線的長度等於21厘米,寬度等於0.25毫米,如圖5所示。
傳導輻射測試的設置
該設置由PCB和將PCB參考面連接到LISN阻抗的20厘米長電線組成。通常來說,電源通過兩根電線連接到PCB:一根是負極性,另一根是正極性。在我們的研究中,我們僅使用一根接地線來替代這些電源供應線。
在這項研究中僅考慮共模(common mode),這是耦合的最主要模式。實際上,負極和正極之間的輸入阻抗可以忽略不計。它們通常透過電容器連接在一起,這在本研究中被假定為理想的情況。
這裡有一個測試設置的3D模型,如圖6所示。該面板是垂直定向的,走線位於底層,接地線連接到頂層。PCB和接地板之間沒有局部接地連接。
雜訊源和終端
該走線從來自緩衝器或微控制器的信號激發,並由固定值的電阻終止。它模擬了具有一些高頻組成的時脈訊號(clock signal)或通訊訊號(communication signal)。在模擬過程中,激發源是一個寬頻電壓源,頻率範圍從100 kHz到300 MHz。終端電阻為50 kΩ。對於我們所研究的頻率範圍來說,終端電阻的確切值並不重要,但足夠高的電阻可以使電容耦合更加顯著。
模擬解決方案
對於3D模擬,我們使用了全波頻域(full-wave frequency domain, FD)求解器。它是分析頻率範圍從100 kHz到200 MHz的PCB的最佳選擇。首先我們先建立3D模型,進行網格劃分並使用FD求解器求解。然後,我們使用CST Studio Suite的原理圖進行共模擬(co-simulation),基於3D模擬的結果進行電路模擬。
配置是根據我們要分析的每個端口的阻抗和連接的元件分別定義的。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更改終端和驅動值,並在不每次都重新求解3D模型的情況下獲得LISN電壓,這大大減少了模擬時間。此外,在共模擬設計流程中,我們可以使用“合併結果”功能來計算3D模型中的電流和電磁場,考慮所有驅動和終端電路。這種可視化對於調查很有用。它使我們可以對每個模擬配置的耦合過程進行深入分析。我們研究的電路很簡單,如圖7所示。
我們注意到在模擬的情況下,接地線直接連接到PCB,但它可以經由任何阻抗(例如CMC : Common Mode Choke,共模扼流圈)連接或斷開,正如許多設計中可能的情況一樣。
模擬結果
我們使用AC分析來研究當走線被1 V 寬頻雜訊源激發時,LISN上的電壓。所獲得的結果如圖8所示。在第1種“單層”的情況中,耦合比(coupling ratio)為78 dB,這表示在 20 MHz 頻率下,施加 1 V 的電壓可獲得 42 dBµV,高於 CISPR 25 傳導發射第5級 “窄頻雜訊 “的要求。這個電平在第2種“雙層”情況中降低到-58 dBµV,這樣的電平數值非常低。在案例3“有孔走線”中,耦合電平為25 dBµV,相比案例2增加了83 dB。確實,根據CISPR 25第5級,第3種情況對傳導發射存在高風險。整體結果顯示,在走線上方或下方的地層上開孔,原本我們使用3層或4層獲得改善的耦合比被減少了82 dB(從-58 dBµV降到25 dBµV),這樣的情況如果不使用3D模擬,則極其難以推斷。
耦合機制分析
在這一點上立即浮現的第一個問題是:既然PCB與接地板之間只有一個接點,LISN上怎麼會有電流呢?為了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在20 MHz使用E場監視器,見圖9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PCB和接地板之間存在電場。這個場的變化通過PCB和接地板之間的雜散電容(stray capacitance)引起位移電流(displacement current),如圖10所示。這個位移電流在LISN阻抗中引起電壓。
當走線被埋在兩個接地層之間,如案例2所示時,走線與接地板之間的耦合大大降低。實際上,走線與接地層之間的耦合顯著增加,並改變了電流分佈,使其局限於內部層之間。由於電場被限制在走線和PCB層之間,PCB層的外表面沒有電流,且它們與接地板之間也沒有電場。這減少了PCB與接地板之間的耦合。
當PCB層在走線上方有一個孔洞,如“案例3”所示時,耦合電平接近“案例1”單層的電平(見圖12)。差異僅為33 dB。顯然,這個值會根據孔洞的位置和大小而改變。
結論
我們使用了3D模擬來研究在傳導輻射測試設置中PCB與接地板之間的耦合。結果顯示,由高阻抗終端的走線產生了它與接地板之間的電場,這導致了位移電流和LISN阻抗上的電壓。當走線被路由在兩個內部層之間時,這種耦合大大減少。然而,當一個地層上或下方的走線存在孔洞時,這種改善效果可能會受到顯著影響。這個結論令人驚訝不已:即使是PCB的一小部分上方存在一個小孔,也會明顯降低改進效果。透過所提出的模擬工作流程,可以輕易藉由改變驅動和終端阻抗,或修改PCB的佈局等方式來研究替代配置。
原文轉載來自Djamel Guezgouz – EMC Simulation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a PCB and a Ground Plane
更多文章:
探索Abaqus:深入了解結構分析的利器
探索CST:Dassault Systèmes Simulia產品線的電磁模擬工具
3DEXPERIENCE CATIA: 幕牆設計與工程解決方案
※補充: